发布时间:2025-04-10 10:48:39 人气:26 来源:蒸发结晶系统调试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
以下是蒸发结晶系统调试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:
1.泵跳闸现象
原因分析:
负载过大,包括物料粘度过大及固液比超标,导致电机抱死。
泵腔有异物,卡死叶轮。
电机接错两相电源。
解决措施:
电机选型无误的情况下,调高电流保护上限来解决跳闸现象。
当泵运行时倾听泵内是否有异响,可判断泵腔是否有异物。
开机前需认真核对产品规格型号,功率及电压电流等参数,避免接线与要求不符的现象。
2.跑料现象
原因分析:
结晶器中液位过高,气液两相分离空间小,料液被带走。
物料在蒸发过程中雾沫夹带严重,除沫器达不到工作效果,造成料液被带走。
系统真空度过高,超出设计范围,造成跑料现象。
解决措施:
设计之初,充分考虑气液分离空间,且严格控制进料量,通过液位控制,避免液位过高现象的发生。
严格控制物料浓度,对雾沫夹带严重的工况,应设计消泡装置或消泡剂加量。
在结晶器分离室设置压力变送器,通过联控,稳定真空度。
3.换热器结垢现象
原因分析:
物料介质中的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沉淀,随着温度升高,沉淀结垢现象严重。
解决措施:
尽可能降低物料中结垢性离子的含量。
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,通过在线化学清洗或离线化学清洗,来保证换热器表面光滑,无污堵。
4.换热器结焦现象
原因分析:
断料或进料量小于出料与二次蒸汽量之和而未停蒸汽,则会使物料液位下降,进而使得料液挂壁,造成设备壁面干烧而结焦。
蒸汽压力过高,或操作条件突然变化,可能使传热表面严重结焦。
解决措施:
严格按操作手册进行开停车,且进料管路设置流量计,进行系统监控,避免断料或少料而使设备干烧至结焦。
蒸汽管路需设置蒸汽调节阀及稳压阀,控制蒸汽量不宜过高,如超量严重,需尽快切断进气阀门,且增大冷料量进行余热吸收。
5.电气元件自动控制失效
原因分析:
调节阀定位器发生故障,无法实现远程调节。
液位计失效,无法确定实时液位,可能原因是液位计本体线路错误,也可能是物料起沫造成虚假液位。
温变、压变失效,无法实时反馈系统温度计压力,可能温度探杆接触壁面,压变探孔被堵,造成其失效。
解决措施:
调节阀一经损坏应及时返厂维修,且在出厂前做好检测检验,合格后,发往现场,如不能及时解决,可以选用备用方案,进行本地操作,但需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。
不同类型液位计应严格按照安装说明进行安装,液位探杆过长需考虑料液流动冲击,是否会造成测量失效,如因物料起沫造成虚假液位,应及时配比消泡剂或设置消泡装置。
温变及压变应先排除接线问题,如无误,则查看其探头是否被包裹或损坏,系统中应设置本地仪表,可与传感器进行比对矫正。
6.管路堵塞现象
原因分析:
部分结晶物料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在管内壁结晶,造成管路堵塞。
阀门在管路系统中起到切断的作用,当阀门闭合时,物料将会截止,当阀门全开下则物料流通,部分阀门在全开状态下亦会留有机械死角,造成晶粒堆集,长时间工作状态下,会造成管路堵塞。
解决措施:
为了防止管路传输过程中温度变化大,可设计保温措施或加伴热装置,保证物料不在管路中结晶而造成管路堵塞。
阀门一般以结构简单、流通面积大为选用标准,如球阀,尽量避免选用截止阀或蝶阀,且在管路设置中尽量设置阀门一用一备,方便管路堵塞严重时拆卸管路。
7.真空度问题
原因分析:
真空泵入口处未加装筛网,导致杂物进入真空泵,影响其正常运行。
真空系统存在泄漏点,导致系统真空度不足。
解决措施:
在各循环泵入口及进出料泵、冷凝水泵入口处加装10目筛网,对真空泵入口处加装20目筛网,以作过滤杂物之用。
检查真空系统,修复泄漏点,确保系统密封性。
8.蒸发效率下降
原因分析:
蒸发器内部结垢或堵塞,导致传热效率降低
蒸汽压缩机性能下降,压缩比不足。
进料浓度或流量波动,影响蒸发效果。
冷凝器或真空系统异常,导致系统压力不稳定。
解决措施:
定期清洗蒸发器内部,去除结垢和堵塞物,保持传热效率。
检查蒸汽压缩机的运行状态,确保其压缩比和效率符合要求。
稳定进料浓度和流量,避免波动对蒸发过程的影响。
检查冷凝器和真空系统,确保系统压力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