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23 09:12:55 人气:7 来源:三效蒸发器
最近有客户咨询我们小编,说三效蒸发器近期频繁出现管束泄漏问题,这直接影响了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。经过对工艺流程、设备检查及腐蚀产物的综合分析,我们已定位到问题的根源,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以下是详细分析与建议:
一、泄漏原因分析
1.高氯离子腐蚀是主因
检测发现,废水中氯离子浓度高达70,000mg/L(远超控制值1,000mg/L),且系统间歇运行导致污泥在焊缝处堆积,进一步加剧局部氯离子富集。
氯离子会引发点蚀和缝隙腐蚀,尤其在焊缝等薄弱部位。腐蚀产物分析显示,管壁沉积物含大量氯化铁(FeCl₂),其水解生成的盐酸(HCl)会加速金属溶解,形成恶性循环。
2.材质与运行方式的局限性
尽管设备管束采用2205双相钢(耐蚀性较好),但长期暴露于高氯环境且缺乏防腐措施,仍难以抵抗腐蚀。
系统间歇运行导致停机时残留废水浓缩,腐蚀风险倍增。
3.工艺设计缺陷
废水直接回流至脱硫工艺水箱,未对高氯废水进行分流或中和处理,导致腐蚀性介质持续循环。
二、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
针对上述问题,我们建议从工艺优化、设备升级、实时监控三方面入手:
1.滤液外送,切断腐蚀源头
方案一:管道压力输送
铺设耐腐蚀材质(如玻璃钢或钛管)的管线,将高氯废水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。需注意防冻伴热问题。
方案二:槽车转运
通过密闭槽车定期外运废水,成本较低且避免埋地管道泄漏风险。推荐优先采用此方案,符合环保规范(SH/T30242017)。
2.增设在线监测与中和系统
增加pH在线分析仪:在废水调节罐中加入碱液(28%NaOH),将pH值从酸性(pH≈4)中和至中性(pH≈7),减少设备腐蚀。计算表明,每小时仅需0.34kg碱液即可中和24m³废水,成本可控。
增加电导率分析仪:监测冷凝水电导率,若异常升高(>100μs/cm²)可即时报警,提示管束泄漏,便于及时检修。
3.设备维护与材质升级
定期高压冲洗:停机时彻底清除管束内污泥和结垢,避免氯离子局部富集。
升级材质:若预算允许,可更换为超级双相钢(如2507)或钛材,进一步提升耐氯腐蚀能力。
三、预期效果与实施建议
1.短期见效:滤液外送+pH中和可立即降低氯离子腐蚀风险,延长设备寿命。
2.长期稳定:结合在线监控与定期维护,可将蒸发器运行周期从目前的频繁泄漏提升至连续运行3个月以上。
3.成本对比:槽车转运年费用约50万元,远低于频繁维修和停产损失(如泄漏导致的非计划停机单次损失可能超百万元)。在线监测系统投资约20万元,但可避免重大事故。
蒸发器泄漏的核心问题是高氯废水循环腐蚀,需通过“切断污染源+中和防腐+智能监控”综合解决。我们推荐优先实施槽车外运滤液和加装pH/电导率仪,后续可根据运行情况逐步优化材质。
如需进一步技术支持或方案细化,我们可安排工程师现场调研。期待与您共同解决这一难题!